總會有些時候,
日子過著過著會頓時感到茫然、不知所措,
前一陣子不知怎麼地就陷入了生活低潮陣痛期,
(大概是週期性的...)
每當被困在不得不屈就的局裡、喘不過氣時,
也許是一段話、一本書甚至是一部電影...
引導自己轉換心念,
漸漸地才能讓自己又拾起往前走的信心與勇氣;
而一個多月來陪伴我的,
就是《被討厭的勇氣》這本書。
被討厭的勇氣,
其實是教導我們要有「不怕」被討厭的勇氣,
不一味活在他人的眼光之下、他人的期待之中,
這是需要不斷地練習,
我們才可能活得如此豁達的,不是嗎!?
從小到大,
身邊不乏在耳邊不停灌輸他們認定「正確、成功定義」的家人、長輩,
我們受的教育,
是教導我們學習那些表現得比我們好的「模範生」,
因此,
我們不斷地依照他人的標準檢視自己,
好像得要活得如他人期待的那樣、你才不會落入他人的批判。
我們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,
卻怎麼好像沒法照著自己的想法過生活...,
這樣未免也太辛苦、太悲哀喏!!
《被討厭的勇氣》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,
凸顯出身為人所會面臨的煩惱、困境,
引出阿德勒心理學派的重點、供讀者參考,
每個問題都很犀利且尖銳,
但都很值得我們細細思索。
擷取一些我認為對自己比較重要的書摘、和大家分享~
《被討厭的勇氣;自我啟發之父「阿德勒」的教導》/ 岸見一郎、古賀史健著
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,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。P.35
人並非受制於過去的原因而行動,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。 P.44
人類的煩惱,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。 P.75
無論是追求卓越還是自卑感,都不是疾病,而是一種對努力與成長來說健康和正常的刺激。 P.84
在阿德勒心理學中,對於人類的行動與心理層面都提出了很明確的目標。行動面的目標有「獨立」和「能與社會和諧生活」兩項。而支援這項行動的心理面目標則是「我是有能力的」,以及「人人都是我的夥伴」這樣的認知。 P.113
人只有在感覺「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,就可以自由盡情地展現自我」的時候,才能真正感受到愛。 P.120
否定向他人尋求認同。P.136
我們必須站在「這是誰的課題?」的觀點,將自己和他人的課題切割開來。 P.144
關於自己的人生,你所能做的只有「選擇一條自認為最好的路」。另一方面,別人要對你的選擇做出什麼樣的評論,這是別人的課題,你是無法干預的。 P.151
沒學會面對困難的孩子,將會閃躲所有一切的困難。P.159
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後,才會有勇氣。 P.211
調整自己的心態、順從自己內心的聲音,
活在當下,
讓存在變得更有價值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